【公考常识分享】关于“中印建交75周年”怎么考?-事业单位-航帆网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事业单位

【公考常识分享】关于“中印建交75周年”怎么考?

2025-04-23 17:23 8

中印建交75周年 选择题专练

1. 关于中印建交的时间与意义,下列说法正确的是:

A. 1950年4月1日,印度成为首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
B. 1954年,印度成为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亚洲国家
C. 建交标志着新中国打破西方经济封锁
D. 建交后中印立即签署边界协定
答案:A
解析:1950年4月1日,印度成为首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(苏联是首个建交国),打破西方政治封锁。B项时间错误,C项“经济封锁”不准确,D项边界协定签署于1954年。

2.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是:

A. 周恩来访问印度期间,与尼赫鲁共同倡导
B. 中印签署边界贸易协定后提出
C. 为解决1962年边境冲突而制定
D.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的核心原则
答案:A
解析:1954年周恩来访印期间,与尼赫鲁共同提出五项原则,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。B项协定签署于1954年,但五项原则提出更早;C项时间错误;D项属于多边机制。

3. 中印边境争议中,印度所称的“阿鲁纳恰尔邦”对应中国主张的:

A. 东段争议区(藏南地区)
B. 中段争议区(喜马拉雅山脉)
C. 西段争议区(阿克赛钦)
D. 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以东
答案:A
解析:印度非法占据的“阿鲁纳恰尔邦”即中国藏南地区,属于东段争议区。B、C项为其他争议段,D项表述模糊。

4. 截至2023年,中印双边贸易额最接近以下哪一数值?

A. 800亿美元
B. 1000亿美元
C. 1360亿美元
D. 2000亿美元
答案:C
解析:2023年中印贸易额超1360亿美元,中国主要出口机电产品,印度出口农产品和矿产。其他选项数值均低于实际数据。

5. 中印文化交流中,以下哪一事件属于近年来的合作成果?

A. 玄奘西行取经
B. 法显赴印度求法
C. 2011年“中国节”在印度举办
D. 莫迪政府推动瑜伽纳入印度教育体系
答案:C
解析:2011年“中国节”是近年中印文化交流标志性事件。A、B为古代交流,D项为印度国内政策,非直接合作成果。

6. 关于中印多边合作,以下说法错误的是:

A. 共同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反恐合作
B. 在金砖国家框架内推动金融改革
C. 协同参与美国“印太战略”遏制中国
D. 支持巴黎协定下的气候行动
答案:C
解析:中印均为“印太战略”对象国,印度虽参与部分议程,但中印并未协同遏制中国。A、B、D均为中印多边合作领域。




中印建交75周年考点清单

(内容详细,分类清晰,适用于考试复习或知识梳理)

一、建交背景与历史基础

  1. 建交时间与意义

    • 时间:1950年4月1日,印度成为首个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。
    • 意义:打破西方封锁,体现新中国“和平共处”外交政策。
  2. 建交初期核心原则

    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

      (1954年):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、互不侵犯、互不干涉内政、平等互利、和平共处。
    • 提出背景:周恩来访印,与尼赫鲁共同倡导,成为国际关系准则。
  3. 历史纽带

    • 古代交流:佛教传入中国(玄奘取经、法显西行)、丝绸之路贸易。

    • 近代合作:二战期间印度国大党支持中国抗战。

二、双边关系发展历程

  1. 蜜月期(1950-1959)

    • 高层互访频繁,签署《中印关于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及交通协定》(1954年)。
  2. 冲突与紧张(1960-1988)

    • 1962年边境战争

      :争议领土冲突,中印关系降至冰点。
    • 后续对峙:持续军事对峙至1976年。
  3. 关系正常化(1988-2000)

    • 拉吉夫·甘地访华(1988年),签署《关于保持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和平与安宁的协定》。
  4. 战略合作期(2000-2020)

    • 建立“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”(2005年)。
    • 经贸合作加速,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机制启动(2003年)。
  5. 当前阶段(2020至今)

    • 加勒万河谷冲突(2020年):边境局势升温,多轮军长级会谈。

    • 经贸合作受疫情影响波动,但战略对话持续。

三、经济合作核心数据

  1. 贸易规模

    • 2023年双边贸易额超 1360亿美元(中国对印出口机电产品,印度对华出口农产品、矿产)。
  2. 重点项目

    • 基础设施

      :中企参与印度铁路、电力项目(如金奈-班加罗尔高铁)。
    • 数字经济

      :5G合作、移动支付技术输出。
    • 绿色发展

      :太阳能、风能项目合作。
  3. 机制与平台

    • 中印经贸联委会:定期磋商解决贸易壁垒。

    • 参与“一带一路”与“季风计划”对接尝试。

四、文化交流与人文纽带

  1. 传统交流

    • 佛教文化:那烂陀大学遗址、龙门石窟艺术交流。
    • 语言影响:梵文对汉语佛教词汇的影响。
  2. 现代合作

    • 教育

      :印度留学生超2万名在华学习,孔子学院设立。
    • 文化年

      :2011年“中国节”在印度举办,2012年“印度节”在中国举办。
    • 影视与旅游

      :宝莱坞电影在华受欢迎,赴印中国游客增长。
  3. 民间互动

    • 瑜伽、太极交流,中印跨国婚姻增多。

五、边界问题与历史争议

  1. 争议地区

    • 东段

      :藏南地区(印度称“阿鲁纳恰尔邦”)。
    • 中段

      :喜马拉雅山脉边界划分。
    • 西段

      :阿克赛钦地区。
  2. 解决机制

    • 特别代表会晤:已举行24轮(截至2022年),达成“三步走”路线图。

    • 当前进展:脱离接触协议签署(2021年),热钦山口等争议点谈判。

六、多边合作与全球治理

  1. 国际组织协作

    • 上海合作组织

      :共同打击恐怖主义、毒品走私。
    • 金砖国家

      :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。
    • G20与气候峰会

      :协调发展中国家立场,支持巴黎协定。
  2. 全球议题合作

    • 气候变化:中印共同倡导“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”。

    • 公共卫生:新冠疫苗研发合作,传统医药交流。

七、挑战与展望

  1. 主要挑战

    • 地缘政治竞争

      :边境摩擦、美国“印太战略”影响。
    • 贸易不平衡

      :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长期存在。
    • 战略互疑

      :中巴经济走廊与印度安全关切。
  2. 合作潜力

    • 经济互补:中国制造业 vs 印度服务业。

    • 科技发展:人工智能、数字经济合作。

    • 第三方市场合作:非洲、东南亚基建项目协同。

八、其他重要考点

  1. 标志性事件

    • 莫迪访华(2015年):首访后中断,2019年武汉非正式会晤。
    • 习近平访印(2014年):提出“龙象共舞”愿景。
  2. 关键文件

    • 《中印联合声明》(2005年):确立战略伙伴关系。
    • 《关于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》(2013年)。
  3. 舆论与媒体

    • 中印媒体合作:合拍纪录片《玄奘之路》《佛陀》。

    • 智库交流:中印边界问题研讨会、战略对话机制。



温馨提示:本文部分或全部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处理。

2026国考·省考课程试听报名

  • 报班类型
  • 姓名
  • 手机号
  • 验证码
最新推荐
热门阅读

地址: 昆明市五华区东风西路123号三合商利写字楼16楼   电话: 0871-65099533 13759567129

Copyright © 2006-2025 航帆培训 滇ICP备2023014141号-9

客服电话

0871-65099533

13759567129

联系微信

微信添加好友咨询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