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考常识分享】关于“天问一号”怎么考?-事业单位-航帆网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事业单位

【公考常识分享】关于“天问一号”怎么考?

2025-04-25 17:32 4

以下是6道选择题,附答案与解析:

选择题1:任务背景

题目
“天问一号”的名称源自中国古代哪部文学作品?
A. 《诗经》
B. 《楚辞·天问》
C. 《山海经》
D. 《论语》

答案:B
解析
“天问一号”名称取自屈原的《楚辞·天问》,寓意探索真理的精神,延续中国航天传统文化命名传统(如“嫦娥”“北斗”)。

选择题2:任务阶段

题目
“天问一号”于何时成功实施火星捕获制动,进入环火轨道?
A. 2020年7月23日
B. 2021年2月10日
C. 2021年5月15日
D. 2021年8月15日

答案:B
解析
“天问一号”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制动,经过7个月飞行后进入环火轨道,为后续着陆和巡视奠定基础。

选择题3:技术创新

题目
“天问一号”着陆器采用的关键技术中,哪一项实现了精准避障着陆?
A. 高分辨率摄影机
B. 自主快速导航技术
C. 矿物光谱仪
D. 地下探测雷达

答案:B
解析
着陆器搭载自主快速导航技术,可在着陆过程中实时计算最佳路径,规避障碍,确保安全着陆。

选择题4:科学发现

题目
“天问一号”在火星上的重大科学发现包括:
A. 发现火星存在液态水活动证据
B. 探测到火星存在强烈地震活动
C. 确认火星存在复杂有机分子
D. 发现火星大气层含大量氧气

答案:A
解析
“祝融号”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发现水合矿物质痕迹,表明火星曾存在液态水活动,为研究气候演化提供关键线索。

选择题5:国际合作

题目
“天问一号”任务与哪些国际机构开展了合作?(多选)
A. 欧空局(ESA)
B. 美国国家航天局(NASA)
C. 法国国家空间中心(CNES)
D.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(JAXA)

答案:A、C
解析
任务中与欧空局、法国国家空间中心等机构合作,开展载荷校准和测控支持,并通过国际平台共享数据。

选择题6:社会影响

题目
“天问一号”任务的成功对中国航天的意义不包括:
A. 推动深空探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
B. 提升国际威望,助力国际合作
C. 直接实现火星移民计划
D. 激发公众科学热情,培养航天人才

答案:C
解析
当前任务为科学探测,火星移民需长期技术突破,非本次任务直接目标。任务主要意义在于技术突破、国际合作和科普教育。




一、任务背景与历史意义

  1. 名称由来

    • 取自屈原长诗《天问》,象征探索真理的精神,延续中国航天“嫦娥”“北斗”等传统文化命名传统。
  2. 发射时间与目标

    • 2020年7月23日

      由长征五号火箭发射,首次实现火星“环绕、着陆、巡视”一体化探测。
    • 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完成火星巡视探测的国家,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世界先进行列。
  3. 战略意义

    • 中国首次自主行星探测任务,为后续木星探测、小行星采样等奠定技术基础。

二、任务阶段与关键成果

  1. 飞行阶段

    • 地火转移轨道飞行7个月

      ,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制动,进入环火轨道。
    • 环绕器运行1344圈,实现火星全球遥感探测,覆盖中分辨率影像数据。
  2. 着陆与巡视

    • 2021年5月15日

      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,采用主动悬停避障技术,9分钟内将速度从4.8 km/s降至0,成功概率超国际同期水平。
    • “祝融号”火星车行驶1921.5米,完成90个火星日探测任务,发现液态水活动证据。

三、技术创新与突破

  1. 复合式设计

    • 轨道器、着陆器、巡视器协同工作,实现多任务高效探测。
  2. 自主导航与避障

    • 着陆器搭载自主快速导航技术,可精准预测着陆点并规避障碍。
  3. 科学载荷与通信

    • 携带13台科学仪器(包括地下探测雷达、气象站),支持4亿公里外实时通信。
  4. 能源与热控

    • 太阳能板适应火星极端温差,确保设备稳定运行。

四、科学目标与重大发现

  1. 研究内容

    • 火星形貌、地质构造、土壤成分、水冰分布、大气电离层及气候环境。
  2. 核心发现

    • 液态水活动证据

      :在乌托邦平原发现水合矿物质痕迹,为火星气候演化提供关键线索。
    • 磁场与地下结构

      :探测到火星磁场特性,揭示地下数公里深的地质分层。

五、国际合作与交流

  1. 合作机构

    • 与欧空局、法国国家空间中心、阿根廷空间活动委员会等机构合作,开展载荷校准、测控支持。
  2. 数据共享

    • 通过国际火星探测数据平台开放成果,推动全球行星科学研究。

六、社会影响与教育价值

  1. 科普教育

    • 激发公众对航天的兴趣,培养未来科技人才(如中小学航天课程、科普展览)。
  2. 国家战略

    • 提升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威望,助力技术民用转化(如通信、材料科学)。

七、时政关联与拓展

  • 深空探测战略

    :天问一号是中国行星探测计划(“天问系列”)的开篇,后续将实施火星采样返回、小行星探测等任务。
  • 科技自立自强

    :突破关键技术封锁,体现中国航天自主创新能力。



温馨提示:本文部分或全部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处理。

2026国考·省考课程试听报名

  • 报班类型
  • 姓名
  • 手机号
  • 验证码
最新推荐
热门阅读

地址: 昆明市五华区东风西路123号三合商利写字楼16楼   电话: 0871-65099533 13759567129

Copyright © 2006-2025 航帆培训 滇ICP备2023014141号-9

客服电话

0871-65099533

13759567129

联系微信

微信添加好友咨询

返回顶部